柏金遜症

- 柏金遜症是由於大腦中部稱為“黑質”的部分出現病變,以致不能製造足夠的「多巴胺」。「多巴胺」是負責在神經系統中傳遞信號的化學物質。
- 大腦中的「多巴胺」不足夠的話,會直接影響指揮及控制活動的能力,導致肢體僵硬和動作緩慢。
- 現時病因仍然未明,儘管無法根治,但不同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和手術,可以減輕病情。
- 除了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外,科學研究已証明,教育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相關知識,並提供適當運動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體能,並有能力應付日常生活。
柏金遜症的典型臨床特徵:

- 動作速度減慢,關節活動幅度減少(動作遲緩)
- 手臂或腿部發抖
- 身體,手臂或腿的僵硬程度增加
- 失去姿勢控制的能力,意味著跌倒時無法恢復平衡及站穩
Hoehn and Yahr (HY scale)
- Hoehn-Yahr分級表是醫學上用來評估病患的障礙級別及紀錄柏金遜症病情的分級表。
由作者Margaret Hoehn和Melvin Yahr於1967年發表於Neurology期刊上。 - 分級表有1期到5期。

- 物理治療目的在於保持患者可以獨立和安全地活動,協助患者管理柏金遜症的症狀,並盡量提高生活質素。
- 柏金遜症物理治療的主要目的:
- 保持和提升活動能力和自主能力
- 糾正並改善姿勢和平衡
- 減低跌倒的風險
- 保持肌肉力量的強度,和活動的靈活性
- 加強日常活動能力 (如起床和落床、從椅子上站起來)
- 保持安全的行走步態 (使用或不需助行器的方法)
- 如果僵硬明顯,會指導動作策略,如聽覺或視覺提示
- 改善手部活動 (提起手臂,向前觸及物件,並握穩物件)
- 通過呼吸練習維持呼吸功能
- 指導放鬆技巧
- 照顧者訓練
柏金遜症患者運動建議
耐力 |
|
強度 |
|
柔韌性/靈活性 |
|
平衡 |
|
柏金遜症患者設計運動治療的關鍵元素
心肺功能訓練
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每周5次


動作策略
地板上的橫線,可作為視覺提示,幫助患者起步。激光引導杖會在前方射出紅色激光作「視覺提示」。



力量訓練
使用運動帶、啞鈴、拳擊或器材訓練大肌肉群,隔天做,每周2-3天,每組重複8-12次


平衡
每周 2-3 天,每次20-30 分鐘 , 挑戰平衡、敏捷和協調


伸展
每周至少進行2-3天,每個動作保持30-60秒


水療

改善姿勢
